近日,江阴高新区与东南大学“双高协同” 工作会议暨创新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钟文琪,江阴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顾文瑜,东南大学科研院院长殷国栋、科研院副处长华亮量、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书记陈扬,高新区领导何忆芳参加活动。

钟文琪在致辞中强调,作为扎根江苏的百年名校,东南大学始终坚守“三个服务”价值追求,在全省“双高协同”布局中主动扛起“领头雁”责任,学校率先建立“校长抓总、专班统筹、部门协同、学院落实”的闭环工作机制,创新推出“一学院一高新区” 责任体系,搭建校地跨部门联动平台,启动“双高协同、东南向新”系列行动。他回顾双方经多轮研讨与实地调研达成的共识,明确要求锚定“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打造‘五个一’融合标杆”三大任务,推动创新资源集中配置、优势力量集中投入、重点任务集中攻坚,力争成为全省校地“双高协同”的先行示范、典型样板。
顾文瑜代表江阴高新区介绍了最新发展情况。他表示,江阴高新区和东南大学的合作由来已久,衷心希望东南大学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给予江阴高新区更多赋能支持。展望合作,高新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双高协同”专项资金、出台专项政策,围绕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深化与东南大学“政产学研用”全面联动;在协同机制构建、联合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互动对接,以最优服务承接学校创新溢出效应,推动校地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双高协同” 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关键举措,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推进四大实质性合作:一是建立“高位推动+精准对接”常态化沟通机制,探索“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模式,实现校地双向适配、双向赋能。二是深化“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协同攻关模式,建立“四张清单”推进重大项目,形成产业升级良性循环,目前双方合作的首芯半导体研发项目已获批2025年度省科技重大专项。三是共建概念验证江阴分中心、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江阴分中心、技术转移江阴分中心,构建全流程创新支撑体系。四是建立双向人才交流机制,互聘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担任“科技副总”,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动优秀毕业生创业就业。

据悉,双方前期已通过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江阴分中心开展深度合作,累计发布科技成果超200项,达成企业技术合作15项,申报省级以上项目3个,其中两项联合攻关任务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支持,为“双高协同”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签约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双方将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激活创新要素活力,全力打造全省校地协同创新的示范样板,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