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2025 年浙江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会(嘉兴站)在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举行。此次大会由浙江省青年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承办,嘉兴市研究型医院学会协办,吸引了百余位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领域产学研专家共同参与。作为活动主办方,浙江省青年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朱旭迪表示,本次活动旨在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医疗科技创新生态,充分展现医疗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成果展示的广阔舞台。
浙江省青年科学技术协会三位青年专家,以“科技+医疗”为主题,分享前沿融合趋势。浙江大学药学院张宇琪教授以《智能微针器械:创新与转化》为题,深入阐述微针技术在药物递送领域突破传统局限的创新成果;浙江寿仙谷公司李振皓教授分享《科技创新,标准引领,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解析智能化数字孪生体系对中药全链条创新的驱动作用;杭州微远生物创始人罗志波教授作《合成生物学:绿色造物,跨越多尺度寻求最优解》报告,从跨学科视角展现绿色生物制造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
大会现场,“嘉兴市第一医院 - 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一种控压式自动减压桡动脉压迫器》等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签约。“浙江省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嘉兴基地”“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临床研究转化基地”等平台揭牌,有力助推浙北区域高标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多维度培训体系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向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转化,形成“临床需求-科研攻关-产业应用”,医研企协同创新的闭环模式。
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晓光介绍,作为浙江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培育单位,医院在成果转化领域成绩斐然,自 2019 年至今,已实现成果转化 68 项,授权专利超千项。2024 年,医院参与起草浙江省地方标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范》,并荣获中国医院管理奖区域科技创新奖;在“2021 - 2023 年”期间,成果转化量位列全国第18位、全省第3位。此次签约的智能压迫器项目,针对临床实际痛点,通过技术创新改善患者诊疗体验,未来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广泛应用,同时在氧化损伤、药物制剂、肿瘤早筛等多个领域力争实现转化突破。
当日下午,“优秀项目路演及对接会”上,来自嘉兴、绍兴地区医院的17个医疗创新项目精彩亮相。浙江省荣军医院《流式细胞术在体液细胞免疫分析中联合检测的方法》、嘉兴市第一医院《一种便携式肩关节活动辅助装置》、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高效低毒体外体内纳米转染试剂》等项目,紧密围绕临床实际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诊疗效率,实现产品迭代与临床应用的高效衔接。“大会搭建了成果展示与资源链接的优质平台,彰显了我院助力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的决心与实力,将加速医疗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嘉兴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姚明表示。
接下来,省青科协将在团省委和省科技厅等省级部门的指导下,依托省级平台,锚定 “产学研协同”,推动高校实验室成果与医院临床需求、企业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让更多科研成果从 “书架” 走向 “货架”;聚焦“青年人才培育”,培育更多兼具科研能力与转化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通过项目路演与资源对接,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基层创新成果从 “样品” 走向 “产品”,以技术和模式创新为 “创新浙江” 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