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加快推动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为“六稳”“六保”提供科技支撑

2020-06-29 来源:江苏科技微信公众号 作者:佚名

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获批建设以来,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目前示范区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认定了未来网络、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17家苏南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培育了医疗器械、智能电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10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创建成功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和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建设了纳米技术、通信与网络、物联网等7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苏南加速度,示范区共有8家园区入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50强,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竞争力排名第一;涌现了药石科技、南微医学、信达生物、康宁杰瑞等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二是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引领作用

成立企业服务小分队,派专员深入园区和创新型企业,聚焦企业技术转移等创新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成果转化相关服务。疫情以来,小分队已深入5个园区,走访了27家企业,摸排了30多项重大技术需求。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积极吸纳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19年,示范区遴选了20家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一年来示范企业实施了4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苏州晶方科技近三年承担了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平均每年有10种以上专利实现成果转化;得益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全球集成电路封装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晶方科技凭借30%的全球影像传感器芯片封装市场份额、25%的全球生物身份识别芯片封装市场份额,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服务商。

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先行先试

示范区坚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着力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先行先试。自“科技改革30条”全面实施以来,高校院所积极探索为“横向科研”松绑减负。南京工业大学探索职称评定制度改革,在职称考核中同等对待横向科研与纵向科研,并新增了社会服务型系列职称,主要考察横向课题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教师提供了职称晋升通道,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服务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示范区还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创新创业公司债“苏州金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创业疫情防控债券”于今年5月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发行规模2000万元,实际融资年化成本仅为2.7%左右。债券通过引用发行人拥有的6项发明专利进行质押增信,有效提升债券发行的成功率,扩大了融资规模,大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债券的成功发行为探索中小科创企业融资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作出创新尝试。

四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

示范区加强科技创新服务,着力提升科技成果、产业服务、市场应用等服务能力。目前已建成35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8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在苏州工业园区、无锡高新区、镇江高新区等地建设了16家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帮助科技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围绕疫情,示范区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核心领域,先后组织了29场线上技术转移云对接等各类对接活动,精选了来自牛津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8所知名高校院所的200多个项目在线路演发布,实现线上对接近7000次;组织了7场线上科技金融服务“云路演”活动,联合多家银行提供15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为270余家企业发放33.3亿元金融授信贷款,极大缓解了企业受疫情冲击而面临的复工复产资金不足困局。此外,示范区还积极优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服务,在全国首创实现增值税、所得税、加计扣除等在线办理,缩短合同认定审批时间至15个工作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示范区坚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统筹集成,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先试,以科技成果转化助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支撑“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