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科创飞地如何以“10”撬动“154”?

2024-03-04 来源:江阴市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佚名

在1500公里那头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亿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已入驻江阴临港前海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在1500公里这头的江阴,作为其子公司,无锡睿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也于近日落户江阴临港开发区,致力打造全周期妇幼医疗产品与服务,提供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家庭健康解决方案。这,已经是江阴临港前海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引进的第8个项目。

2023年12月5日,江阴临港前海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在位于深圳的前海国际人才港正式投运。短短3个月不到的时间,该中心先后就引进项目8个,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香港、澳门等地,其中不乏“三国五院”院士项目、知名基金拟投项目、国际顶尖人才项目、校企联合项目。该中心运作何以如此高效?“我们给予运营团队评审自主权,对项目优中选优后报备,尽量缩短项目入驻时间。同时,一事一议,综合评估项目团队、研发投入、融资情况等,给予符合条件的项目相应档次的租金优惠。”江阴临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韬介绍,该中心由临港开发区发起,委托深圳伯乐产服运营管理,通过“基金+国际朋友圈+全程服务”,吸引粤港澳乃至全球优质科创项目入驻。

孵化在深圳、产业化在江阴,研发在深圳、生产在江阴,前台在深圳、后台在江阴。可以说,打开江阴临港前海国际联合创新中心这扇“任意门”,转瞬即至产业“新蓝海”,让1500公里化为“零距离”。目前,临港开发区设于深圳、北京、上海的3个科创飞地已累计对接项目150余个。

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当然要靠城市的内生动力,但客观而言,一线城市人才集聚、科创潮涌,具备独特优势。对二、三线城市来说,借助科创飞地推动自身产业发展,不失为一个明智之选。翻开近年来我市出台的《江阴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了要依托北京、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丰富的科创资源,形成孵化在外、转化在内的新模式,全力搭建创新创业资源对接、共享的平台,加快推进科创飞地建设。

异地借智,就地制造,可利用飞入地更充沛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和管理经验,打造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高地和产业孵化平台,实现飞出地资源、政策与飞入地技术、人才的“双向奔赴”。

镜头调转到1300公里外的西安,朱峰团队研发的精准菌群移植系列产品已于年前上市,短短2个月时间就完成陕西、河南、江苏、湖北等地10余家医院的布点,收治病人50余例。作为江阴高新区(西安)创新中心引进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朱峰去年带领生物医药核心研发团队携“下一代微生物活体药物研发及科研转化”项目在高新区成立缮昇(无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围绕微生态医学、微生态制剂研发和生产的关键设备空缺问题,依托江阴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打造微生态医学所需的关键医疗器械、医疗设备,以及微生态制剂生产和研发所需的活菌耗材、活菌制备仪器。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研制多通量、自动化肠道菌分离制备设备样机,为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设备保障。

借力科创飞地破题产业创新发展,自2020年起,高新区就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及武汉5个城市设立科创飞地,形成“东、西、南、北、中”多点开花的格局。同时,出台《江阴高新区科创飞地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科创飞地建设模式、强化绩效管理。截至去年,高新区5个科创飞地累计对接项目481个、申报知识产权196项,有效助力园区新兴产业增量提升和传统产业存量升级。

开“门”见“海”的创新实践还发生在江阴(北京)创新中心和江阴(深圳)创新中心。依托江阴(北京)创新中心,“江阴—清华创新引领行动计划”推进有序,清华大学累计向江阴企业定向推送技术近千项,智绘机器人、高同装备等项目相继落地;借力江阴(深圳)创新中心,多家江阴龙头企业与专家团队达成共识并确认了技术合作。“一是招引优质项目的研发中心到飞地,入驻后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原则上在江阴落地;二是为江阴的骨干企业提供设立异地研发中心的空间;三是为江阴的中小企业提供对外的产学研交流平台。”市科技局副局长周鑫介绍,目前,全市10个科创飞地共引进并落地项目154个。江阴加速布局科创飞地的热潮,正在席卷更大的范围。